快速导航FAST
“未来,想找一份健身教练的工作。”即将解戒出所的戒毒人员梁某心里计划着新的目标。在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戒治期间,他考取了国家健身教练资格证书,从小喜欢体育运动的他,是场所“慧动”戒毒项目的积极参与者,他借此一步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戒毒人员化“毒瘾”为“动瘾”,背后是运动戒毒与康复训练工作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体现,是广东扎实推进全国统一戒毒模式的缩影。《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经过3年不懈努力,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强制隔离戒毒所全部完成全国统一戒毒模式建设任务,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等5个场所申报全国统一戒毒模式示范所,已接受司法部戒毒局复查复核。
据广东省禁毒办通报,全省戒断3年以上未复吸人数,从2016年底21万名增长到2020年底50万名,增长了1.4倍;全省新发现吸毒人员数从2015年最高峰的9.1万名降至2020年底1.78万名;全省现有吸毒人员从2016年底42万名降至2019年底30万名,2020年继续下降。
在广东省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三水所)二分所,新收治的戒毒人员正在生理脱毒区,由戒毒医疗中心的医师开展入所体检、吸毒史调查、脱毒观察。为推动专业戒治,广东省戒毒管理局在省三水所设立集中收治点,集中医疗资源,统一开展入所体检、脱毒治疗、疾病筛查,完成生理脱毒期戒治后再分流至其他场所。
实践中,广东通过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建成“四区五中心”,与地方禁毒、镇街等有关部门合作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166个,推动实现戒毒人员从收治入所到延伸帮扶的全链条闭环式戒治。
近日,东莞市谢岗镇关工委会议室里,从广东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一戒所)解戒的王某感激道:“感谢干警一直以来对我的帮扶和关心,出所后我始终没有复吸,结了婚生了小孩,每天工作虽然累但很充实。”
王某解戒时,省一戒所为他建立联系卡,及时开展心理纾解。省一戒所还与谢岗镇关工委合作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社工、义工团队对王某定期家访,走访结果及时反馈省一戒所,确保王某不走回头路。王某感受到关爱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戒治信心。
当前,广东通过不断强化从入所衔接、所内戒治到出所帮扶一条龙的戒毒链条,推动戒毒人员入出所衔接实现全覆盖。同时,所内开设电工、西式面点、粤菜师傅等市场急需、就业率高、福利待遇好的就业培训项目,3年来戒毒人员培训合格和获证率达80.7%,实现“出所即就业”。
不久前,戒毒人员朱某以邮寄方式向广东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四戒所)赠送了一面锦旗,表达对干警的由衷感激。
此前,朱某因长期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下肢肌肉严重萎缩,看不到生活的任何希望。省四戒所干警为他制定专门戒治计划,鼓励他积极配合抗病毒治疗,并组织开展康复训练。经过半年多不懈努力,朱某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2020年12月,朱某突发腹痛,省四戒所立即启动绿色救治通道,紧急送其到社会医院进行救治。“幸亏四戒所干警尽心尽力照顾我,如果在外面,可能命都没有了。”朱某感慨地说。
2019年,广东省司法厅、省卫健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广东已实现全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机构全部取得执业资格、全部加入地方医联体,并与地方医院合作建立戒毒人员专用病房,有效补齐了医疗短板。
在走访解戒人员就业企业时,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招收解戒人员时确实有顾虑,既担心他们身体不行,又害怕不自律、不好管,但这次招的几名解戒人员,都参与过运动戒毒,身体都挺好,表现也很不错”。
调查显示,86.5%的戒毒人员通过参与运动戒毒与康复训练,不仅身体机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重新找回自信,更加坚定了戒毒决心。不少戒毒人员出所后当上快递员、健身教练、叉车司机、粤菜师傅,成功远离毒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省戒毒管理局积极探索创新运动戒毒模式,着力构建以集一套基础理论、一支专家团队、一套实操流程、一套精品课程、一套智慧管理平台、一系列科研成果、一套推广机制、一批获奖品牌项目“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运动戒毒与康复训练工作体系,并融入舞狮、腰鼓、非洲鼓、太极功夫扇、八段锦等特色康复训练活动,开展运动戒毒课题研究。
今年1月,广东省戒毒管理局组织课题组对出所1年内运动戒毒解戒人员开展跟踪回访,353人中坚持训练278人,保持操守292人,操守保持率为82.7%。
通过穿戴智能设备探秘脑电波、心率,建立科学有效的成瘾指数,利用运动处方、音乐诱发等手段形成智慧戒毒的闭环服务……今年3月,广东省成瘾指数智能评估与干预联合研究中心在广州市岑村强制隔离戒毒所揭牌成立。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科学学院院长陈俊龙评价称:“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在未来工作中,为人工智能戒毒领域的创新应用和长效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打造智慧戒毒场所,是近年来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积极推动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推进戒毒人员诊断评估、教育矫治、电子病历等业务系统开发和配套集成,推进“空中课堂”、远程探访、远程医疗、远程心理云平台等建设,开展戒毒数据治理,为统一模式插上智慧戒毒的“翅膀”。
实践中,广东省戒毒管理局把推进毒品预防宣讲作为服务禁毒斗争、推动毒品源头治理的治本之策,深入推进禁毒戒毒普法特别是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的宣传教育工作。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司法厅、普法办联合发布第三批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广东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榜上有名,这是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面向青少年打造的又一禁毒科普平台。由广东省禁毒委主办、戒毒局协办,依托广东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的广东省禁毒科普馆自2020年6月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中小学生、企业员工、社会群众等超过5万人次。省戒毒局组织编写的《青少年防毒拒毒200问》即将出版发行,重点对青少年开展识毒辨毒、拒绝毒品的宣传教育。
6月6日,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录制的毒品预防微视频进入技工学校课堂,为师生们带去了“云端网课”;6月17日,珠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禁毒空中课堂”直播进入广东、贵州、吉林、湖北、甘肃、云南的10所学校……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禁毒宣传月,广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用“云课堂”的方式实现“禁毒宣讲不间断”。
据悉,广东省戒毒管理局目前已组建拥有300多名骨干的戒毒普法宣讲团,打造建成了一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天候禁毒宣讲团队,有效推进毒品预防“六进”活动。
大位移井技术是有效开发动用海上边际油田储量的利器,采用大位移井技术可节省40%左右的投资费用,这使得一些油田重新具备了开采的价值,该技术可扩增南海东部边际油田储量超5000万吨。
先后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一步步提高样品质量,2012年底,薛其坤团队终于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清晨,太阳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一艘蓝白相间的船舶热闹了起来。一个重达2.5吨的ROV(无人揽控潜水器)基础平台从艉甲板被缓缓吊起、布放入水,展开测试工作。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7年前,我脱下博士服,穿上蓝色工装,成为新松公司一名研发人员。这些年,怀着“让新松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赶超国外,实现国产机器人核心自研自产”的目标,我全力以赴攻克工业机器人创新研发高地,助力新松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擦亮“中国‘智’造”的牌匾。
建设科技强国,向什么要动力?改革,唯有改革!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指引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总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