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FAST
夏满芒夏暑相连………,时光如飞逝一般,现在人们已经感受到了夏天的暑气到来,但是此时的时间也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节气。
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当然进入芒种节气以后,农民们则开始忙碌了起来,此时河北,河南,山东西部,安徽北部的小麦已经成熟,而小麦收割机也正在忙碌着收割小麦。
所以俗语说的好,“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节气不仅仅是收获种植的的分界点,也和三伏天热不热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俗语:芒种在头,六月桑拿,芒种在尾,三伏穿棉”,也是这个道理,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有啥说法呢,我来回答:
芒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此时进入芒种节气以后,天气已经越来越热,而南方的梅雨时节,北方的热浪也将要来临。
所以芒种节气也是春夏季节冷暖的分界线,而农村老人常说的——“芒种端午前”也是这个道理。当然对于芒种节气,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记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芒种节气一般在农历的五月节气,于每年的6月5日~6日,也就是太阳达到黄经75度时进入芒种。此时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大,也到了一些秋粮种植的时节了,比如玉米,晚稻等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进入芒种节气的第一候,也就是1~5天后,此时去年秋天的螳螂卵,也孵化成功,小螳螂一个接一个的跑了出来。
进入芒种节气的第二候,也就是5~10天后,喜欢阴的伯劳鸟,也开始出现,并且在枝头上感受到阴而逐渐的鸣蹄;
进入芒种节气的第三候,也就是10~15天以后,反舌鸟,也因为因感受到到阴气的出现,从而停止了鸣叫。
所以来说,其实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一个节日都有其显著的特点,而我们老祖宗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也是神奇的存在。
芒种节气在阳历年中是比较固定的,基本在6月5日~6月6日左右。但是由于阳历年和农历年的时间差的原因,在农历月份中则是不固定的。
当然对于“芒种在头”,按照留下来的俗语说法是,如果芒种节气在五月的头上,那么这也预示着今年三伏天的天气并不会凉爽,甚至还会出现高温高湿的现象,也就好比洗桑拿一样,天气非常的炎热,当然这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这句话其实也好理解,芒种在中,指的是芒种节气的“交节”时间在五月的中部,也就是农历五月初十到五月二十的这段时间。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芒种节气在农历五月的中部的话,那么这也预示着进入三伏天以后,天气会非常干旱。当然进入夏天以后,下雨是常态,此时如果不下雨的话,对于庄稼的收成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
芒种在尾,一般是指的在农历四月底,因为按照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说法,即便是芒种的节气在晚,也不会超过农历五月底的。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芒种节气在农历四月底的话,那么这也预示着进入三伏天以后,天气雨水会比较多,也就是比较凉爽,有的地方比如东北地区,甚至还会出现穿棉袄的现象发生。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所以在一些地方穿棉袄也是很正常的一整现象,就好比“六月桑拿”一样,这都是南北地区的各自气候特点而决定的。
当然今年芒种节气这一天的“交节”时间是:公历6月5日,农历四月二十九,这也就是说,今年芒种节气属于“芒种在尾”的情况,按照俗语的说法,“芒种在尾,三伏穿棉”,进入三伏天以后,雨水还是比较多的。
那么这句俗语准不准确呢?符合不符合“芒种在头,六月桑拿,芒种在尾,三伏穿棉”的说法呢?今年三伏天热不热呢,我们看以下的俗语咋说: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芒种节气这一天出现了,那么这也预示着进入三伏天以后,天气会非常的干燥,那么天气自然会非常炎热了。
其实二十四节气特点,都是我们老祖宗根据长期观察自然现象而总结出来的,所以来说,从芒种节气开始,到夏至节气这段时间,也是阳气上升的最后一段时间了,过了夏至节气以后,“阴生”开始。
而是喜阴的动物,如果此时芒种节气天气阴冷的话,那么感受到阴气出现就会出来,但是这也说明了,进入三伏天以后,降水非常的少,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芒种节气这一天下雨的话,那么也就出来了,此时到了夏至节气以后,天气会非常干旱,当然天气也就非常的炎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芒种节气这一天如果不下雨的话,那么进入三伏天以后,没有湿土出现,这也说明了雨水会比较多。
所以我们从字义上来说不难理解,进入芒种节气以后,天气是适宜晴天,不适宜下雨的,这对于农民们来说是一个好的事情。毕竟进入三伏天以后,如果天气干旱的话,也不利于庄稼的生长的,甚至还会把庄稼给旱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芒种节气这一天天气非常炎热的话,对于庄稼来说或许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进去夏至节气以后,雨水会绵绵不断。
通过上述来说,对于俗语“芒种在头,六月桑拿,芒种在尾,三伏穿棉”,还是有一定说法的,至于今天三伏天啥情况,具体还要以当地天气预报为准,但是俗语既然存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