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FAST
2022年3月15日,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司法局图牧吉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深入辖区开展专项涉企矛盾纠纷排查时,了解到一家企业近几年遭遇难题,个别人员赊购商品,多次讨要无果,已经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
司法所工作人员认为这是典型的合同纠纷,建议企业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随后,司法所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调解员耐心工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欠债人答应先行支付企业货款3500元,待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拨付后再给付剩余货款3900元。其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卡交给司法所工作人员保管,以便补贴拨付后第一时间将货款付给企业。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法机关“迎接党的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会议要求,自治区司法行政系统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谋划创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优势,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内蒙古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司法厅关于开展“调解促稳定喜迎二十大”专项活动的通知精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专项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矛盾纠纷大排查的浓厚氛围。
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将民营企业矛盾纠纷作为重点,通过拉网式排查、疑难重大纠纷联合会诊、跨区域纠纷联调联动,深入排查化解涉企纠纷。
据悉,鄂尔多斯市在全市7102个网格分类建立牧区、农区、城区、工矿、企业、商圈、居民小区等9种网格议事制度,在乡村建立“村民说事”制度,“一事一议”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全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截至目前,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涉及民营企业纠纷348件,涉及农民工纠纷516件,合同纠纷3434件,生产经营纠纷573件,取得明显成效。
内蒙古各地加强涉企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力度,积极与工信、商务等部门及各类企业协会、商会协作配合,推动在产业园区、商会组织等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目前,在全区各类商会建立调解委员会88个,在国有企业设立调解委员会62个,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民营企业调委会72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97个,推动在企事业单位设立调委会282个,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6个。打造以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自治区金、银牌调解员个人命名的个人调解室269个。
依托各类调解委员会,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鼓励基层法律服务、律师等机构参与商事、金融、保险、证券、知识产权等领域专业调解,努力减少企业讼累,不断提升市场主体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的便利度。
呼和浩特市某银行业务经理来到呼和浩特市森和公证处称,由于受到长时间疫情影响,好多单位停工停业,有十几位房屋按揭客户(以下简称“债务人”)都已连续多期未按期偿还银行,因此,该银行准备向森和公证处申请出具对上述债务人分别与银行签订并经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个人住房合同》的《执行证书》,以便及时向法院请求执行,从而快速回收其债权。
森和公证处受理了上述申请后,由金融服务中心主任负责组织批量调阅档案、审查银行申请资料,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规定部署实施。通过对债务人涉及的债权债务进行核实并开展工作,各债务人均未提出异议,在完成了一系列法定程序之后,公证处及时出具了《执行证书》。最后,公证处出具的《执行证书》全部得以顺利执行,使得银行的不良债权在最短时间内得以回收。
在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的同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与“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鄂尔多斯市成立百人“草原乡贤”调解队伍,培育并发挥新能矿业“和文化”调解工作室等42个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群众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服务、在家门口解决”。全市9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95%的初信初访一次性得到化解。鄂托克旗创新“枫桥安睦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处置工作法,打造“枫桥安睦隆”法治服务团队,构建由综治服务中心牵头,多部门、多网格协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锡林郭勒盟7个旗县市(区)建立了诉前调解中心,成立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3个,今年受各级法院委托共调处各类案件112件,累计调解金融纠纷案件78件,涉及金额7490.79万元,全面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和谐稳定。
乌兰察布市建立诉前调解组织8个,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6个,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充分发挥“两所一局一办”联动调解灵活、快捷、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推动建立司法所、公安(边境)派出所、综合执法局和平安办联合调处工作新机制。截至目前,“两所一局一办”组织开展普法宣传7次,联合化解纠纷17件。
赤峰市深化“三调联动”作用发挥,持续打造党建引领“三调联动”特色品牌,创新开展“塞外枫桥”司法所创建活动,推动建立盟、旗、苏木镇(街道)、嘎查(社区)四级覆盖城乡的调解组织,构建“市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级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主任—旗县区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主任—苏木、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嘎查、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调解小组长”五级联动指挥体系,将网格员纳入专职人民调解队伍,形成“网格+调解”的工作新机制。
鄂尔多斯市探索形成化解矛盾纠纷即知即调、分流分调、联管联调“三分吸附法”,建成市旗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86个。
乌海市在区、街道(镇)全部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站),实现多个部门进驻分层级整合调解、仲裁、诉讼、信访等解纷资源,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史万森)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作用,不同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总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