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FAST
2006年1月18日,“沙嘴发生了大事情”―――沙嘴近百家卡拉OK、休闲中心全部被查封,连同上沙、下沙等其他城中村,福田区城中村内共计有231家娱乐场所被查封。数千按摩女连夜聚集,19日早晨走向市民中心,整治第一天即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大事―――按摩女。事态在几小时后被警方平息。
三天后,沙嘴租户、朝鲜族的金相泰就匆匆搬离了沙嘴,“那阵势我有点害怕,整个沙嘴很多人都在街上晃悠,还是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比较安全。”然而金相泰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三天,福田区城中村内的娱乐场所一共被查封了384家。事件并没有影响到整治工作的继续进行,“整个大局基本控制住了”,接下来就是经营者和政府之间的“暗战”。
对经营者来说,类似的“整治”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十多年前,政府各个部门就开始对黄名在外的沙嘴进行整治了。”沙嘴实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助理陈葵说,但一直以来,“只有堵的办法,没有疏的措施。”整治的时候封掉,过后再开,“村民们靠房租吃饭,他们要有出路,一直以来,政府都没有找到有效的手段解决问题。”
福田区安监局局长陈慧明了解到的情况是,在沙嘴开卡拉OK的,多是外地人。本地人基本都没有参与经营,只是赚取租金。
“涉‘黄’需求带动了畸形消费,形成了暴利链条,构成了城中村娱乐场所问题的症结。”福田区区长李平说。
这条经济链甚至已经涉及到沙嘴的方方面面:沙嘴现有700多栋楼,有80多栋租出去搞娱乐场所,可以收到高额租金,“差不多50%的原住民在这一环节中受益。”时任沙头街道办事处、现任福田区劳动局局长的陈伟民说,这里的房屋出租率很高,最高峰时容纳了4万外来人口的沙嘴,出租率达到100%;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全部集中在村里,还不包括外来客以及港人,各种店铺被带动起来,茶餐厅、士多的生存基本全部仰仗于此。
“每当政府要整治,村民都会站在经营者一边,他们认为政府的行为触及到了他自身的利益。”有干部指出。
这是一场看上去不见硝烟的战斗。在第一阶段整治成功的基础上,一周后,政府方面为最大限度地缓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调整了部署:甄别检查,不搞“一刀切”,自1月24日起,按照“鼓励搬迁、鼓励转型、严格审查、规范管理”的原则,对已查封的各类场所进行甄别检查,对符合相关标准的场所进行解封,但要签订承诺书。
“解封基本符合消防条件的168家非公共娱乐场所……”福田区一份政府公文中显示,和之前查封的数字相比,不到50%.“这一块主要是三楼以下的、有合法牌照的、在安全方面没有大问题的暂时解封,但四楼以上的一律不动。”陈慧明表示,同时印制了5万多份宣传材料在城中村发放,采取各种办法及时化解可能激化的矛盾。
“城中村”娱乐场所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大、阻力大,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福田区委侯建潮说。